项目名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与保护恢复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一、项目名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与保护恢复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二、候选单位(含排序):北京师范大学(1),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2),兰州大学(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4),中国农业大学(5),甘肃农业大学(6),西藏农牧学院(7)
三、项目简介:该项目瞄准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针对区域草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下降、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植被—动物”的协同保护与恢复技术为研究主线,以高寒草地生态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为研究目标,从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及管理措施等三个维度进行链条式设计,开展了多尺度、多要素、多方法、综合性、系统性、长时间序列(1998-2015年)研究,创建了高寒草地生态健康评价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三维模型,实现了不同时空尺度、不同基况的高寒草地生态健康状况的图式化定量表征,提升了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地健康诊断与评价的科学水平;构建了野生植物多样性监测的方法体系,研发了基于无人机技术的高寒有蹄类野生动物种群及其生境监测技术,为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研发了基于gis-生态位模型优化和生态廊道构建的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体系,为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研发了青藏高原退化草地的多元化生态恢复技术体系,为区域草地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治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创建了高寒草地可持续管理的人文—自然耦合理论框架与范式,有力支撑了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草生态恢复和保护管理实践。
四、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主要负责项目设计及实施)、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及推广)、兰州大学(主要负责技术研发)、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主要负责项目研发)、中国农业大学(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及推广)、甘肃农业大学(主要负责技术推广)、 西藏农牧学院(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及推广)。
五、推广应用情况:项目研究成果在青海玉树、青海果洛、青海海南、青海海北、西藏那曲、甘肃夏河、甘肃天祝、四川红原等地示范推广,推广面积达12548.7万亩,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六、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获 奖 项 目 名 称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奖励等级
| 授奖部门(单位)
|
青藏高原退化草地诊断和恢复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 2016,2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教育部
|
|
|
|
|
|
|
|
|
|
|
|
|
|
|
|
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
发明专利
| 一种高寒牧区中度退化草地的补播组合材料及其应用
| 中国
| zl201310072818.x
| 2016,4,20
|
| 兰州大学
| 尚占环,赵景学,丁路明,郭旭生,王虎成,龙瑞军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高寒牧区极度退化草地的改建材料及应用
| 中国
| zl201310072763.2
| 2015,8,19
|
| 兰州大学
| 尚占环,赵景学,丁路明,郭旭生,王虎成,龙瑞军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温室种草技术
| 中国
| zl201310033437.0
| 2015,4,22
|
| 兰州大学
| 尚占环,赵景学,丁路明,郭旭生,王虎成,龙瑞军
| 有效
|
发明专利
| 移动式公路植物废弃物堆肥处理装置
| 中国
| zl201110151094.9
| 2014,10,1
|
| 北京师范大学
| 董世魁,张相锋,白婧,沈洪艳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转折流动式甲烷生物氧化装置
| 中国
| zl200710079550.7
| 2009
|
| 北京师范大学
| 张相锋
| 有效
|
发明专利
| 半固态有机废物高温消化装置
| 中国
| zl200610087578.0
| 2009
|
| 北京师范大学
| 张相锋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两阶段式半固态有机废物消化制肥制气工艺
| 中国
| zl200610087577.6
| 2009
|
| 北京师范大学
| 张相锋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采用温度梯度反馈实现废物均匀降解的自动控制装置
| 中国
| zl200510114236.9
| 2008
|
| 北京师范大学
| 张相锋, 杨志峰, 陈家军, 葛垚, 张妍
| 有效
|
发明专利
| 烟囱式有机垃圾制肥机
| 中国
| zl200510114661
| 2007
|
| 北京师范大学
| 张相锋, 杨志峰, 陈家军, 葛垚
| 有效
|
软件著作权
| 基于草地综合分类系统的草地npp分类指数模型应用系统v1.0
| 中国
| 2013sr136213
| 2013,12,2
|
| 北京师范大学
| 林慧龙
| 有效
|
软件著作权
| 高寒草甸放牧侵蚀风险评价系统v1.0,
| 中国
| 2014sr116192
| 2014,8,8
|
| 北京师范大学
| 林慧龙, 冯琦胜
| 有效
|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含排序):
姓名
| 排名
| 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完成单位
| 对本项目成果创造性贡献
| 曾获奖励情况
|
董世魁
| 1
| 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项目总体设计
|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董全民
| 2
| 研究员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 退化高寒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研发
|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刘世梁
| 3
| 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高寒草地退化诊断技术研发
|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尚占环
| 4
| 教授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恢复技术研发
|
|
周华坤
| 5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退化高寒草地恢植被复技术研发
|
|
邵新庆
| 6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高寒草地可持续利用技术研发
|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林慧龙
| 7
| 教授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高寒草地土壤保护技术研发
|
|
胡自治
| 8
| 教授
|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农业大学
| 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发
|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石建斌
| 9
| 副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高寒草地动物多样性监测技术研发
|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魏学红
| 10
| 教授
| 西藏农牧学院
| 西藏农牧学院
| 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监测技术研发
|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郝岩
| 11
| 讲师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高寒草地健康评价技术研发
|
|
李晓文
| 12
| 副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高寒草地动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发与推广
|
|
张相锋
| 13
| 讲师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高寒草地健康诊断与评价技术推广
|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蒲小鹏
| 14
| 副教授
|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农业大学
| 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监测技术研发与推广
|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施建军
| 15
| 研究员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 退化高寒草地多元化生态恢复技术推广
|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